時間:2025-06-10 15:20 來源:新華網 閱讀量:8484
正如人們求醫問診,發電機組的健康同樣需要“專業醫生”的悉心診治。國能南京電力試驗研究有限公司作為國家能源集團電力板塊的技術監督單位和科研主體,是電力行業一家重要的“綜合醫院”,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以火電+“三能”(氫能、儲能、智能)為發展定位,培養了一批專家型“機組醫生”,在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助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中不斷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深耕科技轉化技術扎根一線
國能電研公司下設5部5所1中心1分站,以技術服務和技術監督為基礎,支撐華東、華南區域七個省39個火電廠,服務總裝機容量5980.7萬千瓦,科技創新成果惠及電廠運行的方方面面,是電力行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在安徽宿州熱電公司,國能電研公司智慧控制研究所的研究員陳剛,在宿州電廠的技術服務工作備受好評,該廠維護部主任助理張珊珊評價陳剛:“比廠內工作人員都更熟悉我們的機組。”陳剛這次來是為機組的靈活性改造做動態試驗的,這兩臺機組負責著宿州80萬平方米的民用供暖和周邊多個企業的工業供熱,對這次改造,陳剛十分重視和謹慎,除了對控制系統的功能性和算法的調整優化,他還創新性地增設了“磨煤機一鍵啟停”和“主給水自動旁路切換”兩個邏輯。
陳剛介紹,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大背景下,火電機組頻繁調峰已是日常,而機組運行人員的操作量有三分之一來自磨煤機的啟停,人工操作不僅工作量大,對整個機組運行的擾動也總有偏差,自動控制可加強對參數邊界的把控,比人工操作更科學、更細致、更實時,改造后,機組可靠性有明顯提升。張珊珊也表示:“我們的運行人員對這兩個邏輯的改造反映都非常好。”
堅持生產、科研、產業并重互促,國能電研公司圍繞新一代煤電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展望,將生產實踐提出的技術關鍵問題作為科研的課題,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促進產業不斷發展。
厚植創新沃土賦能電力發展
2024年,國能電研公司科技創新碩果累累,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電力行業創新創意大賽一、二等獎各1項,電力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這些成果背后,是該公司深入踐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生動實踐。
在智慧控制研究所,所長華山介紹了前幾日剛剛從南通天生港發電公司完成測試工作回來的“GK-910便攜式直流電源并聯性能測試儀”,他將這臺儀器形象地比喻為檢測電源故障的CT機。在這臺儀器面世前,電廠DCS系統電源模塊的運行狀態是無法被檢測的,這就意味著DCS系統是否會出現失電的情況是無法預防的,給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帶來了重大隱患。而智控所自主研發的這臺測試儀能有效檢測出電源模塊的潛在故障,顯著降低因電源故障導致的機組非計劃停機風險。4月9日,南通天生港與電研公司智控所簽訂了《DCS控制系統電源性能試驗合同》,是國能電研公司首份產品化合同。
在該公司實驗樓內,自主研發的停啟機水質智能監控平臺可以顯著提高現場水質檢測的效率,由以往的三人作業減為單人作業,整體檢測結果出具只需5分鐘。“目前我們已經在現場使用過三次,準確率很高,接下來我們將擴大使用范圍,在不同電廠和不同機組上驗證優化。”實驗室工作人員介紹。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國能電研公司始終走在電力科技的前沿。在這里,科研成果正在源源不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電力行業的發展提供著堅實的技術支撐,推動著電力技術不斷進步。
服務國家戰略貢獻“電研智慧”
走進國能電研公司的辦公樓,墻上的標語寫著“鑄就卓越技術,服務低碳能源。”多年來,圍繞服務電力系統轉型,國能電研公司加快打造第一技術支撐力量。
隨著“雙碳”目標的加快推進,如何統籌好安全保供與“雙碳”目標的雙重要求,對煤電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發布,對國能電研公司實施現役機組改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動力研究所的所長介紹,國能電研公司圍繞煤電清潔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調節和智能運行四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電廠陸續開展超低排放改造時,為保證煙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達標,緩解脫硝系統運行壓力,大部分電廠也同時進行了低氮燃燒器改造和低氮燃燒技術升級。然而,在低氮燃燒方式下,煙氣中硫化氫含量偏高,未燃盡的煤粉沖刷水冷壁,造成水冷壁高溫腐蝕,管壁壁厚明顯減薄,長期運行增加水冷壁爆管風險,部分機組更換水冷壁管成本超百萬元,嚴重制約保供安全和企業發展。
基于此,該公司設計應用了“定向組織貼壁風技術”,可影響水冷壁周圍物質濃度和分布規律,在水冷壁和煙氣之間形成一層空氣保護膜,不僅有效防止水冷壁腐蝕,也使鍋爐內部物質燃燒更充分,抑制了二氧化氮形成,促進碳煙顆粒二次燃燒,優化近壁區氧化氛圍,減少不完全燃燒產物的形成,一氧化碳濃度從平均7萬ppm降低至3萬pmm以下。
國能電研公司擁有全部自主技術的火儲聯合調頻技術在國能浙江寧海發電有限公司應用,通過儲能單元與火電機組的協同調節,顯著提高了火電機組在電網頻率調節下的響應速度和精度,能夠根據頻率波動的速率和幅度,動態調整功率分配,提升調頻效果,減少火電機組頻繁調峰的能量浪費,降低煤耗,延長機組使用壽命。進一步提升了煤電機組深度調峰、快速爬坡、一次調頻和啟停調峰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電研智慧。
“多年來,我們以服務國家‘三能’為目標,堅持先立后破,增強煤電托底能力,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該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劉濤說。
新一代煤電升級承載著保障能源安全與推動綠色轉型的雙重使命,不僅是破解電力行業“安全保供”與“低碳轉型”矛盾的核心抓手,更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夯實能源安全根基的重要支撐。
國能電研公司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強化央企擔當,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等領域持續探索實踐,以完整的服務鏈條打通“科研——產業”轉化通道,以人才建設厚植創新土壤,在“燈火闌珊處”堅守科技報國初心,在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構筑競爭新優勢、塑造能源電力生產力新質態的進程中,書寫“能源強國”的時代答卷。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