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8-21 05:04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2426
8月14日,劉滿軍在生產車間檢查藥物生產情況。 本報記者 霍強攝
在陜西省中醫醫院,藥學部主任劉滿軍從事藥學工作30年,他深入研究傳統中醫藥方,結合現代科技,進行工藝改良,提高制劑療效。
“通俗來講,我的工作就是把全院名老中醫的經典藥方變成醫院制劑造福更多患者。”8月14日,劉滿軍告訴記者。
看似容易,但是要把一個藥方實現規模化生產,找到藥效最好的劑型,往往要經歷工藝設計、小試、中試乃至模擬大生產等漫長的過程,是個“苦差事”。
以用于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芪參益腎丸為例,劉滿軍在拿到藥方后,帶領團隊用3個多月時間完成了工藝設計和實驗室小試。但是,進入中試階段后,藥物在制丸機內無法成形。
“我們進行了反復試驗,都失敗了,中試進行不下去,一切只能推倒重來。”劉滿軍說,“團隊再次認真分析藥材成分,重新設計工藝,決定將丸劑由濃縮丸改為水丸。”
劉滿軍介紹,濃縮丸是將組方中部分藥材提取、部分藥材粉碎后,用水混合制成的丸劑,而水丸則是將藥材粉碎后,用水制成的丸劑。
又是3個多月的試驗,中試最終獲得成功。但此時工作才完成了一半,接下來還要做質量標準研究和穩定性試驗。穩定性試驗就需要半年時間,一組制劑放置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另外一組則在自然環境放置,每隔3個月進行一次檢驗。
“這一套流程走完,真正能做到工藝可行、質量可控時,我們才會向藥監部門進行申報。”劉滿軍說。
近年來,劉滿軍帶領團隊積極推動制劑研發與技術創新,使醫院制劑品種由2009年的33種增加到現在的95種,覆蓋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等多個領域,顯著提升了制劑的臨床應用價值。
劉滿軍堅信,藥學工作的核心在于“守護生命健康”。在此背景下,他主導建立了“制劑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機制,推行“三級質量追溯”制度,確保每一個環節均符合質量標準。在其帶領下,醫院制劑中心連續12年產品合格率達100%。
醫院制劑只能用于本院及醫聯體單位,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劉滿軍致力于推動醫院制劑通過國家審批,拿到“國藥準字”。
“去年以來,陜西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向醫療衛生機構延伸,支持醫藥領域成果轉化,給我們提供了極大幫助。”劉滿軍說。在秦創原創新藥物成果轉化路演活動現場,劉滿軍團隊與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同推動清瘟護肺顆粒新藥研發工作。
“未來,我們將做好陜西省醫療機構制劑配制中心建設,讓更多經典藥方實現轉化,服務百姓。”劉滿軍說。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